【本网记者:刘冬香】有一扇窗永远不会关闭,那就是心灵之窗,愈无我,愈明净。有一条路永远在延伸,愈崇高,愈高远。有一个信念永远不会熄灭,愈淡定,愈粲然。不愿刻意做什么,但绝不随便做什么。一心向暖,就像一棵向日葵,质朴、坚定、随和,然而心灵永远保持一种仰望的姿态。一这就是“天下第一剪”洪源老师的为人之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从广东出差赶回长沙社里开会,巧遇湖南卫社编导胡总也在长沙,胡总就邀我一同去拜访他多年的朋友洪源老师。初见洪老师,刚巧他在画室中,一见到我们,洪老师就放下手中的活,用最好的茶笋尖泡茶招待我们。
我们就像久别的朋友,相谈甚欢。于是我脑中形成了一个想法,一定要为洪老师写点东西,洪老师的“天下第一剪”必扬名全世界,外人必不得轻视我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洪源大师
1952年,小洪源出生在湖南攸县漕泊乡(现在的峦山镇)石灰坳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石灰坳是一个偏僻的穷山沟,只有一栋土抖的黄泥屋,这就是小洪源的家。黄泥屋四面崇山峻岭,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羊肠小道,蜿蜒曲折;荆棘丛生,青苔滑溜;蛇虫出没,屡伤行人。山坡上的梯田小得只有斗签和蓑衣大,都是“斗笠丘”和“蓑衣丘”冷水田,种水稻产量低,农民还得在山坡上种玉米和红薯来填饱肚子。父亲每天披星戴月辛勤耕耘,都难以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小洪源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长大的。
小洪源三岁时母亲因分娩难产不幸离开人世,父亲续弦,三年后因性格不合离异,半年后(1960年)再娶,继母心地善良,悉心照料小洪源长大。家是热闹了,可她身边有双可爱的儿女,(儿子五岁,女儿一岁)这样进来,父亲肩上的负担可不轻了,一下增加三个人, 生活将是个大问题。
懂事的小洪源常常暗自神伤,默默落泪。在小洪源的内心世界里过早地隐藏着一个生存问题,促使他从小立志读书,决心做一个自食其力的男子汉。
小洪源六岁开始上小学。从他家到村里的小学有四五里山路,爬山是山里孩子的家常便饭,而对患先天性高度近视的小洪源来说是个考验。他必须趁天亮就得上学,否则就要迟到。他高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上学路上,有时被绊脚石碰倒在地,跌得鼻肿眼青。老师见此情况,破例允许他上午可以迟到,下午可以提早回家。 可是,小洪源坚持不迟到,不早退,风雨无阻。他每天沿着这条山路往返次,就像老马识途,记住了上学路上有多少个坎坎,多少个凸凸,多少个弯弯,多少个陡峭的石阶,这样,走起来就快点。由于家里穷,有时没有带午饭上学,到了中午吃饭时,他只能吃一个随 身带来的玉米棒子或一只烤红薯, 下午都是在半饱半饥的状况中听课的。老师十分关爱小洪源,把他安排在教室前排最佳位子。可是,他戴着副大近视眼镜,坐在课桌上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和老师的面孔,只好埋头看书。当小伙伴们在课间玩婴嬉戏时,唯有小洪源一个 人默默地伏在课桌上,翻着课本寻行数墨。人小眼镜大,盖住了大半脸部,小伙伴给小洪源一一个绰号,都叫他“大眼镜”。
洪源大师 作品
从那时起,“大眼镜”与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立志从练字着手,探索人生安身立命之路。“大眼镜”十分敬慕王羲之、颜真卿和柳公权等书法大家,以书法大师博大精深的字帖为范本习字,取百家之长,专心致志,锲而不舍,自强不息。没有纸和笔,就用手指在桌子上比划着,或在沙地上写。久而久之,他以一笔漂亮的硬笔小楷字和毛笔大楷字出现在作业本上,博得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羡慕。他的字甚至超过任课老师,使得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务必格外费劲地书写批语,否则,会出现反差而汗颜的。
到十三岁,“ 大眼镜”上初中了,对隶书、篆书、行书、魏书、黑体和宋体六种字体特别感兴趣,渐渐地掌握了各种字体的笔画和间架结构规律,运笔挥洒自如,随心所欲。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钢笔字写得漂亮,读书求上进,十分欣慰。虽然家庭困难,但是,父亲尽力给他买毛笔和纸张,支持他练字。
一个星期天,“ 大眼镜”看到邻居要去生产队领煤油票,因为没有私章而发愁。那年代,国家经济落后,生活物资凭票供应,老百姓领粮票、餐票、布票、糖票、肉票、煤油票等都要盖私章,否则卡住不准领。“大眼镜” 看到他因为没有私章发愁,去市场雕私章既不方便又没有钱。他难过极了,便暗下决心为他刻一一枚私章。 于是,他自制一把小刻刀,上山找黄杨木做材料,边上学, 一边利用空闲时间自学刻私章。 由于眼睛近视,有时用力失控,把手指头划破了。虽然手指流血不止,疼痛难忍,但想起邻居面有难色的模样,一鼓作气把私章刻成了。邱新元带着私章高兴地去会计那里领煤油票。这枚端正的正楷印章引起会计的注意,他看了又看,打听这枚小巧玲珑私章出自哪个师傅之手?多少价钱?邱新元大叔得意地回答说是洪源雕刻的。会计惊喜地说:“这个‘ 大眼镜’人小技艺高,有志气,有出息。让他帮我刻一枚,我买。
“大眼镜”没想到自己雕刻的第一^枚私章, 竟然得到别人的赞许,便看准了这条生财之道。决定利用课外休息时间为同学的家长雕刻私章,一枚私章只收工本费0.15元。“大眼镜”尝到了雕刻私章的甜头,高兴地把挣来的钱全部交给父亲。从此,他用自学的本领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大眼镜”并非无用之辈。
1966年,“ 大眼镜”刚上初中一年级,却被家庭贫困加上文化大革命的武斗所迫无奈辍学回家。他对父亲说:“ 爸爸,家里很困难,让我到外面谋生去吧。”他父亲看到儿子胆大心细,又会雕刻印章,也就放心允诺了。从此,年仅十四岁的“大眼镜”就凭着几把大小不一的雕刻刀具,以一技之长告别了亲人,离开了穷山沟,十里八乡四处奔波,踏上了白手起家安身立命之路。
“大眼镜”挺着一副黑框根在故里。故乡山水美如画 架、镶嵌3000多度的近视眼镜伏案刻章,偶尔一抬头,只看见圈圈加圈圈的两块镜片后面,睁着一双圆圆的眼睛安详地瞅着你因为他技术过硬,诚信待人,结交的朋友多,赚钱也多,加上挺着一 副高度近视眼镜,是他永远改变不了的外貌特征。所以,他随到一处,就有人大喊:“’眼镜阔老’来了!”人们
闻声,近悦远来围成一圈凑热闹,“大眼镜” 升级成了“眼镜阔老” 。
按常规雕刘印章先要描绘反面字,然后才能下刀。然而,“眼镜阔老”不用描绘就下刀雕刻,又快又好,令人惊讶。他擅长篆书、隶书和正楷,依照顾客意愿,随选字体。有欣赏水平的人都说,“眼镜阔老” 刀下的篆书古朴典雅,隶书刚劲有力,正楷端庄大方,越看越好看,很受顾客青睐。这种看家本领,恰好遇到那~年“撤乡并村”换印鉴的大好商机,有一一个县几乎把所有的镇、社区、村、村民小组的公章和负责人的私章,统统让“眼镜阔老”一人承包了。功多艺熟,也为他后来“- -笔书”和“_刀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这时,许多人知晓他的功夫底不浅,尊称他“洪师傅”
为了招揽生意,洪师傅有时在大庭广众之中施展一手绝活: 他在顾客面前投其所好,说:“刻钢笔,做纪品,交个朋友,不收分文,不费时间,手到即成。话刚说完,就有人围上来拿出钢笔。他接到钢笔反手在背后,-边聊谈边刻上“步步登高” 或“鹏程万里”,或“心想事成”等祝福语,行体字小得只有萝卜籽那么大,飘逸流畅;并配上龙虎或鱼虫花鸟等图样;往往在儿秒钟内就把一支普 普通通的钢笔雕刻成了人见人爱的尤物。从此,他初露锋芒,小有名气。顾客看到这位戴着近视眼镜的洪师傅,显露儿分儒雅风度,又给他一个雅号: “洪先生”。
正当供先生干得顺道,漕泊学校为了让山区的孩子就近入学,增设乡村小学。当时,山区缺少教师,学校领导就聘请洪先生当民办教师。起初他不乐意接受, 不愿放弃雕刻行当。但他回忆起自己上小学时,家里离学校很远,常常起早模黑上学,走路时间多,学习时间少;父母牵挂孩子天走这么远的山路,放心不不。这样一想他应聘当起了民办教师,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先生。但是,民办教师既教书又种田,远不及雕刻印章的收入,更何况洪先生眼睛近视,不能参加农业劳动。所以洪先生只当了几年民办教师,还是操起了老行当。
年复一年,疲于奔波,绰号五花八门,技术精益求精。洪先生想,单凭雕刻行当营生,发展空间有限必须独辟娱径,探索书法新路子。冥思苦想之中,他前发了“笔书的意念,从此,“一笔书”在改变他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定位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他的命运,塑造着传奇人生,演绎着“一笔书”的神奇故事。
有次,在长沙的风光带遇到个写一笔书的,洪先生看到他写的一笔书出于尊重, 对他说字写得不错,可那个人说:“不错! ?我五十年工龄。”洪先生说:你要是五十年工龄那就写得好差劲了,那人说:现纸现笔你来个看看。洪先生看他太狂,当时风光带有好多写地书的练字,洪先生向旁边一位老师说: “老师, 请借用你的笔写个字”,随即,他脱下右脚鞋袜,用脚指夹着墨笔杆,左脚跳跃着移动位置,右脚左右开弓, 一笔书写了一一个平方米大的繁体行楷“寿”字。卓尔不群,彰显着沉稳凝重的内在风骨。只见那个高手目瞪口呆,自知江郎才尽,灰溜溜地收场走了,围观者拍手高呼。
洪先生丹青妙笔不仅能一笔书写 一个汉字,而且具有一笔书写一首唐诗的绝技。 乍听疑似马良神笔再现,笔者却身临其境见证了奇迹的出现——
洪先生左手按纸,右手运笔,笔随意动,人随笔游时而弯弯曲曲,扑朔迷离时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时而高山流水,龙飞凤舞;时而泻千里,游刃有余。眼见他从“白”字起笔到“白”字收笔,仅用三分钟,一笔书写了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初展观赏,赏心悦目;异曲同工,自成一体;珠联璧合,天衣无缝。仔细品味,看似行走如飞的古诗文,则更是将“一笔书”运笔流畅的功力内化于无形之中;从而,让人品味到既有肉感,又有骨感的独特艺术魅力。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种书法技巧,在中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被书法界誉为“中华笔书”。至此,一个专业的尊称“洪一-笔”,代替了“洪先生”。
胸怀大志的洪一笔并不满足 “一笔书”的技巧。欲穷山外山天外天,就得更上一层楼。他决心要把“一笔书”转换成“剪”,开始探索“一刀剪”的奥秘。
作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洪笔把笔和剪看成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每天闲下来,都要写写剪剪,就像吃饭一样,一餐也不能缺少。 几十年如一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习与性成;久而久之,匠心独运,一剪下去就成一个汉字。
学艺难,精艺更难。从“一笔书”到“一刀剪”,直至炉火纯青,洪一笔不知付出了多少磨练的汗水,也尝到了不少甜头和乐趣。
1993年,洪一笔定居长沙市树木岭新星小区后,如鱼得水,在广阔的天地施展着自己的剪字绝活。一天,他应长沙市文艺界之约,在湘江风光带-块 400平方米的红布上,一剪下去剪出一个400平方米的繁体“龙”字。这是条东方巨龙,恢弘气势轰动了长沙市,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看。此后名士风流,“洪一笔”又易名一个响亮的称呼“洪一剪”。
2001年,深圳某电厂要举行竣工典礼,打算从飞机上航拍电厂恢宏壮阔的气象和典礼盛况,航拍画面中需要布置一条17个字组成的巨幅标语,每个字高4米、宽5米。这组超大的汉字把电办事员难住了,竣工庆典第二天就要举行了,时间短,任务大,十万火急!上网找遍全国电脑刻字和喷绘店,都难以承接这个业务。怎么办?正在一筹莫展之时, 有人向电厂办事员推荐洪剪。洪一剪接到电话后, 只带着一把普通的剪刀, 行将从长沙赶到深圳电厂, 其时已是下午三点了。电办事员一看,来者是一个高度近视的人,面有难色地问:“电脑刻字机不能完成,你空手赤拳能行?明天早上八点前要布置好这条巨幅标语,总裁要亲自检查的。”洪一剪从工具袋里拿出一把剪刀-亮,满有把握地说:“别小看这把剪刀, 它比刻字机和喷绘机还快,超大的汉字电脑刻字机搞不定,它能搞定,不乱分寸。”洪一剪不着急, 可办事员着急了,说:“这可不是拿剪刀裁一件衣服缝几个纽扣,而是制作高4米、宽5米的大字啊!”洪一剪镇静地说:“不成问题。 你把红布缝接成4x5米块,就可以了。”办事员问:“剪字预先要人帮忙描绘吗?”洪剪说:“ 如果要描绘,我就不是洪一剪了。”办事员心里想,都四点钟了,还吹牛哩!他立马办材料去了。
下午五点钟,电厂总裁来了,不见一个字,他郑重地说: “洪一 剪师傅,这可开不得玩笑啊!我们这次庆典不搞文艺表演,也没有请明星捧场,只是制作一条巨幅标语。 可是还不见一个字……”洪一剪说:“请领导放心。材料在天黑前到就好办了。 ”总经理没说什么, 半信半疑地走了。
下午六点,电厂总裁又来了,一看,洪一剪还是没有剪一个字。他着急地打开手机向办事员呼叫:“你是怎么办事的?材料还不到,误了大事拿你是问!”
洪一剪赶忙替办事员说好话:“我还不着急哩,你就更不要着急了。材料到,只需5-10分钟就可剪成一个字,17 个字有两三个小时就搞定,隶书、篆书、行书、貌书、黑体和宋体六种字体,随选哪种?”
话说间,办事员拖来了一车材料,他诉起苦来:“一个字20平方米,17个字要备17块5x4米红布,总面积达340平方米啊!我把任务分派到8部缝纫机,另外安排8个人打下手。十羊九牧,快马加鞭。我急出一身大汗, 总算完成了任务。”看来,办材料难,而剪字不难。
材料一到,洪一剪亮出“杀手锏”忙起来了。他凭着一把小小的剪刀,仅仅一个晚上就完成了任务。第二天,一条17个字组成了一百多米长的巨幅标语,像一一条长长的巨龙展现在现场,大气磅礴,熠熠生辉。电厂总经理惊讶不已。为感谢洪一剪,电厂封了一个大红包,可谓一字千金。
2012年冬季,在湖南省展览馆举办的第九届湖南文化艺术收藏品博览会暨第十届湖南珠宝玉石首饰展览会开幕式上,艺苑高手、富商巨贾云集潇湘,也有不少看客慕名“一刀剪”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洪一剪在众目睽睽之下,操着把剪刀,站在一块长6米、 宽5米的红布前,不用描绘,随即俯身剪起来。那把一开合的剪刀就像一只低飞的紫燕,贴近布面盘旋,时间分秒地过去,红布被剪开,凸凹不平。观众看不出洪一剪究竟在剪什么。大家正在猜疑之中,洪一剪把零碎的红布拿开,“哇”一个巨 大的“福”字清晰地显露出来了,这是一个30平方米的巨大“福”字,洪一剪仅用几分钟一剪成功。他向四周拱手说:“ 诸位来宾,我给大家送‘福’来了,祝各位洪福齐天!”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大开眼界,顿时风生水起,一片欢腾。
有个观众要考考洪一剪, 拿来字典找到一一个笔画复杂的“鬻”字,叫他剪。洪-剪说: “这个字左右开弓,半分钟就可以剪成。
人们翘首观看。众目睽睽,洪一剪不慌不忙一刀剪成一个 20*18厘米的“鬻”字。
洪一剪当众说: “谁出字难倒了一刀剪,我奖励他一千元现金。”
观众跃跃欲试,都想找笔画多的字来难倒洪一剪。 有个人知道字典上没有字难倒他,就打一个字谜:
“‘一点一横长,撇到浏阳,十字对十字,日头对月亮。’洪一剪,请你刀剪成。”
洪一剪说:“这是一个繁体‘庙’字,太容易了,来难的。”
那个人又出一个字:“‘一点一横长,二字口中央、左丝绞右丝绞、左也长来右也长,心字来垫底、中间馬当王、左边月右边刀,上面加宝盖、外围有之绕,’请刀剪成。”
洪一剪听了笑着说:“你打的字谜, 字典上没有,是你捏出来的。其实,我也能一刀剪成。”从此,洪一剪高超的剪字技巧口口相传,声誉鹊起,广为人知,吸引了央视1、2、3、4台和各地媒体的镜头,湖南卫视和红网以及山东、江西、上海、成都、香港、海峡两岸等几十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媒体效应使“中华刀剪” 誉满潇湘而扬声海内外。
洪一剪不仅能一刀剪成一个汉字,而且能一刀剪成几个连体字或字画合 的剪纸作品。《湖南广播电视报》记者采访他时,他很快地一刀剪出“湖南广播电视报”几个漂亮的连体字。
好戏连台,2012年11月2日晚,攸县乡村大舞台-达人秀十强选手在美丽的酒埠江风景旅游区表演,洪一剪登台献艺,一剪 《马到成功》。这是一幅字画合-的剪纸作品,博得攸县观众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说,家乡出了一个奇人。
当天,有一个看热闹的和尚请洪一剪刀剪成 一个“佛” 字。洪一剪微笑着看了看那个和尚,很快剪出一个象形“佛”字乍看是一个光头、合十、跪拜的和尚;仔细看却是一个 “佛”,引得大家啧啧称奇。
之后,洪一剪凭着“一笔书”和“一刀剪”的绝活,天南地北走遍全国各大城市,并随团出访韩国和日本,推演着“一笔书”和“一刀剪”的技艺,编织着笔与剪的交谊舞,谱写着笔和剪的交响曲,闪烁着多彩人生的光华。
“一刀剪”无疑比“一笔书”难。但洪一剪用布蒙着眼睛也能剪字。笔者亲眼见证他反手在背后,剪出20x 18厘米大的“中国龙”三个字。
这是一把“神”剪,随着剪开剪合,纸屑飘飞,洪一剪手里那张普普通通的红纸似乎有了“灵气”,左右轮转。瞬间,“中国”两字相继亮相,众口哗然,有人说洪明的手指就像长了眼睛,也有人说手指间安上了微小的电子眼;还有人推想:是先天性近视帮了忙,洪一剪眼睛不好使就借助心灵信息和手旨触觉感悟出来的。议论间掌声四起,一个繁体“龙”字接着出现了。前后仅用两分钟,“中国龙 三个字像相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在众人眼。这镂月裁云的剪纸技艺,竟然出自一个高度近视人的双手,可谓笔落龙烟,明开风飞。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呢?
长沙高校师生认为“一笔书”和“一刀剪”是民间艺术的创新文化,特聘请洪剪上课演示。他话没说,带着把剪刀登堂讲课, 把拿手好戏“笔书”和“一刀的”演示得淋漓尽致,让师生大开眼界。他说:“ ‘一笔书’和一刀剪’是一对李生的连体姐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学会了‘一笔书”就会‘一刀剪"。
他看到同学们兴趣盎然,又详细地讲解:“其实, 学习‘一笔书’并不难,初学时掌握一个要领: 写上观下,写左观右,写里观外,笔画之间协调衔接,相互呼应,突出重心。同理,‘一笔书’写一首唐诗, 脑子里要悬想一幅章法完美的唐诗, 每一个字的大小衔接, 预先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和定位。这样,胸有成竹,运笔有神。剪字也和‘一笔书’一样,可以举一反三去揣摩。”洪一剪言简意赅道出了“一笔书”和“一刀剪”的真谛,又赢得莘莘学子发自肺腑的称呼:“洪老师”。
了解洪老师多彩的传奇人生,怎么不对“一笔书”和“一刀剪”刮目相看啊!古往今来,大凡在书法上大有建树不乏其人,无不出自达官贵人或书香门第;而“-笔书”和“一刀剪”却出自一个贫寒之家,而且是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视的“盲人”。可想而知,洪老师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智慧啊!
洪老师说,若学“一刀剪”,必须先学“一笔书”。为了把“一笔书”和“一刀剪”的技艺传承下去,洪老师把几十年从书法和剪纸艺术的宝库里挖掘提炼套喜闻乐见的绝活,进-步加工升华,数次易稿,撰写了《洪氏一笔书》作品集。
《洪氏一笔书》作品集是洪老师几十年来取法于王羲之、颜真卿和柳公权三位大师书法风貌和骨气的艺术展示;也是他从书法大家作品中化出自己的、再逐步形成个人艺术风格的精品;更是集古今书法艺术于体,独树帜与其他书法艺术风格和价值取向不同的结晶。
《洪氏一笔书》作品集与传统字帖有所不同。初版数百册索取者甚多。再版略有修改,列举了汉字所有偏旁部首和数百个常用汉字,并以“一笔书”的独特章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二十多首中小学古诗词的书法艺术,既有很高的欣赏品位,又有实用价值。
由于“一笔书”和“一刀剪”既延续了我国传统艺术的优势,又展现着书法和 剪纸结合的新颖鲜活内容和形式,故而雅俗共货。《洪氏~笔书》的问世,引起书法艺术界乃至社会各界高度的费誉。声誉来自四面八方:有文化界和娱乐圈的表演签约,有白领大亨和政界要员的邀请,有普通劳动者的喝彩声和掌声,更多的是书法和剪纸高手的题赠……
题赠尊称洪老师为“洪大师”者, 大有人在。
洪老师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对不虞之誉感到惊讶,唯恐贻笑大方。”
其实,“大师”之称并非空穴来风。试想: 从一个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视的小孩,逐渐蝶变成“大眼镜”—“眼镜阔老”—“洪师傅”—“洪先生”—“洪一笔”—“洪一剪”—“洪老师”乃至“洪大师” ,数次易名,著书立说,自创《洪氏一笔书》出版问世。回首点点滴滴,桩桩件件,一路走来无不展示了艰辛而又精彩的人生轨迹。“洪大师” 桂冠当之无愧。
洪大师认为,荣誉只能说明过去。他正在以“一刀剪”之技,把王羲之书法精品《兰亭序》按比例不差分毫放大,创作一幅旷世书法精品一剪字《兰亭序》。其目的激发更多的书法和剪纸爱好者,把“一笔书”和“一刀剪”传承下去。
洪大师和老伴有两个女儿,迁居长沙后,她们耳濡目染都学会了“一刀剪”的技艺。如今外孙女小洪杏也爱好剪字,茶余饭后得到洪大师的悉心指教,小姑娘也成了剪字的能手。有时承接了较大的业务忙不过来,全家齐动手,个个来剪字。
一个人搏击在生命长河中,会写一笔漂亮的汉字,就像有一张漂亮的面孔,备受他人的敬重和爱慕;而“一笔书”更像给汉字穿衣戴帽,增色万千,焕发着无限的生命力:一个人倘若能用一把普通的剪刀剪出一手漂亮的汉字, 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所谓“_字千全”岂不印证了端庄严整、刚健雄浑、大气磅礴、张扬个性的汉字价值吗?
天下第一剪,人生大舞台;《洪氏 一笔书》,笔林奇葩开。人们期待着“一笔书”和“一刀剪”给生活增添更多的精彩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