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生参加快男那一年,我17岁。那个时候我跟很多同龄人一样,每周五守着湖南卫视看快男的比赛。当时身边的同学喜欢的都是像苏醒、魏晨这样的小鲜肉,可是我却独爱话不多,总是抱着一把吉他静静唱歌的陈楚生。这个看起来有些疏离的年轻人,没有太出众的外形,也没有张扬独特的个性,可是他却凭着几首原创作品,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下冠军。
那是2007年,陈楚生因为快男一夜走红,风光无限。他夺冠的画面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他穿着一件金色外套,在音乐声中踏上领奖高台,他伸出双臂,和大屏幕上象征着梦想的翅膀交相辉映。那一刻他的脸上是踌躇满志的笑容。
那年夏天,他的歌被广泛流传。那首《有没有人告诉你》,火遍大街小巷,从中学生到中年人,几乎都被这个真诚、温暖的歌声打动。这是陈楚生2005年创作的歌,写尽了他从一个小镇青年到大都市里漂泊的心酸,这首歌最终也成为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
十年后,我坐在陈楚生对面。他的变化不大,仍是一副内敛温和的样子。他穿着一件卡其色的长外套,搭配一件格子衬衣,头戴一顶灰色的小礼帽,帽檐下是他大概因为频繁排练或出通告而疲惫的双眼。
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他喝了一杯咖啡,抽了两根烟。采访地点安排在一个排练场的休息室里,这个排练场曾经是陈楚生和乐队排练的地方,不过现在陈楚生有了自己的排练室,在同一个园区里,在我们采访前,他刚刚带海泉去参观了他的排练室。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采访,我对陈楚生最后的印象只停留在那个天价解约官司上。也是在采访前做功课的时候,我才知道,与天娱解约之后,陈楚生牵手华谊,发行了《冬去春来》、《影之传说》、《瘾》、《我知道你离我不远》四张专辑。
虽然与华谊合约期间,他几乎隔一年就有一张专辑问世,但是却没有一首像《有没有人告诉你》那样传唱度高的作品了。2014年底,陈楚生和华谊的合约到期,他没有再续约,而是自己成立工作室,组建了乐队SPY.C,并在今年年末,陆续发布了新专辑中的三首新歌。
这三首新歌,和他以往的创作相比有明显的变化,少了细腻的情感,多了一些的氛围。从主题上来讲,歌词主要是个人意志的表达,旗帜鲜明的态度,而不再是风花雪月的情歌。从编配上来讲,旋律的结构已经不是流行音乐的套路,编曲上大量运用到了模拟合成器,整体风格与以往的抒情民谣大不一样。
事实上从第二张专辑《瘾》中,就可以看出陈楚生在编曲方面的突破,那个时候他已经开始在和乐队一起创作,只是最新的这三首歌,他才正式以乐队的身份推出。
陈楚生在有意识地转型成为一个独立音乐人。他35岁了,开始追求真正独立的表达。
在这三首新歌里,你可以听出陈楚生的表达越来越清晰,对自我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无论这十年间,他是深陷解约官司,还是淡出公众视野,他都一直在积蓄力量――写歌、创作。一个人愿意通过创作去表达自己的时候,说明他对自己的方向是比较明确的,对自己的目标是比较明晰的。
采访中陈楚生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选择”。他用“选择”来回答我如何面对浮躁的娱乐圈――“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面,更难能可贵的是怎么去看待自己的选择,怎么去听从自己的声音”。他用“选择”来坦白当年比赛时真实的状态――“不能说不享受,也不能说完全享受。只是说那是一个选择,你在选择了之后就不能有太多的抱怨”。他用“选择”来解释所谓“独立”的精神――“之前有看过一幅画,这幅画是很多人往右边走,但只有一个人往左边走,这种独立不是孤独,它是一种选择,在这种选择中包含了你的探索精神和冒险精神”。
陈楚生是一个很清醒的人,有自我控制力,不浮躁,不激进,呈现出一种难得的耐心和平静。
其实,要真说陈楚生在音乐上有什么改变的话,还是在音乐创作方式上。他也会坦言自己的才华不够,能力不够,所以需要乐队来一起完成一张让他满意的专辑。“这张专辑其实是三个人的创作,我、乐队的吉他手和键盘手。从创作一开始,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让他们从乐手、制作人,再多一项身份――创作人。为什么要加入这一项,就是我希望不要再重复过去的自己。我自己的创作有自己的桎梏,我想突破它,这种突破如果完全靠自己肯定会花费较多的时间,至少是在这张专辑没办法实现的,而我比较迫切地想要去改变自己、突破自己。所以,这张专辑乐队每个成员付出的精力都不少,都把这张专辑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
这张专辑,陈楚生和他的乐队SPY.C花了两年的时间,在他家地下室反复地打磨。如果你要问他,这张专辑他满不满意,他会回答你,“我很快乐”。
很多独立音乐人都是从独立走向被唱片公司签约,从地下走上更大的舞台,而陈楚生却是逆向而行,他从很高的起点,回到创作的源头――独立的创作。
发布的新歌中,有一首歌名叫《35》,这可以被看做是陈楚生写给自己的歌曲。步入35岁的陈楚生,告别了鲜衣怒马、少不经事,经历了结婚、生子,完成了一个选秀歌手向独立音乐人的转变。
陈楚生已经很少听他最早的那首成名曲了,只是偶然听到的时候,他会想,那个是我吗。“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还好有音乐给我记录。我可以通过音乐听到那个时候自己的一些表达和思考,虽然有时候也会觉得很幼稚很青涩。但没办法,那就是我,不管它是忧郁的、软弱的,你改变不了。”文/易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