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舜网】近一个月来,多家上市公司和挂牌公司因环保问题领到罚单。同时,沪深两市公司也在积极推进环保工作,沪市已有370余家上市公司建立了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深市118家节能环保行业公司累计投入191.18亿元开展环境技术与产品服务研发。本报今日就具体公司的处罚情况作出梳理,并请专家进行解读。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各地环保局加大对上市公司环保检查力度。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有凯马B、广济药业、和胜股份、龙蟒佰利、辉丰股份、南京熊猫等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涉及环保的处罚整改公告,罚款金额累计近4000万元。其中,凯马B罚款金额最大,达3174.21万元,辉丰股份收到两次罚单,罚款金额累计达680万元。较多企业被罚款原因涉及碳排放超标、烟尘排放浓度超标、水污染等。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昨日告诉记者,被罚上市公司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的排放问题,包括废水、废弃和固体废物的超标排放,二是环境管理粗放,对自身和下属企业监管不力。监管的重点主要是工业企业,由于行业特点决定,煤炭、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一直都是高耗能、高污染,因此也是政府监管的重点。
徐光瑞表示,监管重点在三个环节,一是排放领域,包括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等;二是管理领域,包括生产设施必须与环保设施配套使用,遵守环保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等;三是诚信领域,包括环保设施的建成和使用情况是否如实上报、受到处罚是否如实、及时披露等。
金联创煤炭行业分析师毕方静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化工、钢铁类工业企业受环保政策的影响较大。受影响较大的是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现有的利润并不能投入必要的环保设施。因此部分中小型企业被淘汰,预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国有企业、大型的企业抵抗力较强。
为提高公司环保意识,证监会此前提出,违反环保规定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上市公司,IPO和重组均会受到阻碍。去年6月份,生态环境部(前身为环境保护部)与证监会在京签署《关于共同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协议》。将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共同研究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渠道等要求,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政策措施,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树立新标杆。
有关数据显示,沪市已有370余家上市公司建立了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主动披露环保相关信息。深市118家节能环保行业公司,累计投入191.18亿元开展环境技术与产品服务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