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周,市场表现低迷,延续震荡下跌态势。截至上周五,上证综指收报3103.64点,一周累计下跌0.21%;深成指收报10177.14点,一周累计下跌0.22%;创业板收报1962.06点,一周累计下跌0.13%。
行业板块表现方面,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建材、医等防御性板块表现较好,涨幅居前;传媒通信以及军工、交运等板块表现继续低迷,跌幅较大。
方正证券:
近期负面因素开始逐步退潮甚至平复,受益于企业盈利改善和供给侧改革驱动,市场正迎来修复时间窗口。回调提供买入机会,抗通胀、受益改革和超跌成长股有望成为投资主线。
中泰证券:
短期市场资金面偏紧,存量资金博弈继续,但债券市场的大幅调整,使得市场已经部分出清利空因素。市场经过10%左右的调整后,可能迎来一波弱势反弹,时间周期一个月左右,看好1月份的市场走势。
中信证券:
1月份A股市场将迎来明确的反弹窗口,红1月可期。策略上看短做短,主题先行,建议重点关注三个领域:1)混改持续发酵;2)有供给侧改革政策催化的周期行业;3)前期超跌的优质次新股。
国元证券:
经过大约一个月的风险释放,市场迎来转机概率较大,建议围绕两条线索进行布局:一是中小板、创业板中的超跌优质成长股;二是近期较为抗跌的强势股,如通用机械、化工、食品饮料、基建等。
国金证券:
随着春节临近,机构投资者大多忙于年终总结,预计春节前市场交投清淡,赚钱效应不明显。建议1月份以防御为主,市场企稳的时间窗口或在春节前后。
平安证券:
1月份市场情绪将逐渐好转,板块配置方面,看好周期板块和蓝筹国企板块,行业方面,推荐银行、煤炭、石化和制造业。
广发证券
四个悲观预期趋改善 市场转向乐观
投资者目前关注四大因素:流动性、跨境资本流向、市场监管以及新的投资主线。但我们认为,这四个因素都可能在1月份得到改善,市场基本面可能没有大家想得这么差。
元旦过后,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偿付压力缓解,流动性紧张环境有望在1月第一周就得到显著改善。我们认为,去年12月份的资金面紧张不仅仅是因为“金融去杠杆”,还包含季节性因素。其实每年12月都容易发生资金利率上行现象,因为12月既是季末又是年末,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在该月都会集中到期。这时候银行偿付压力加大,容易导致资金面紧张。但是元旦之后,理财产品到期数量减少,使得银行面临的资金偿付压力显著缓解,流动性环境也自然得以改善。
今年春节早于往年,央行有望在1月中旬就开始主动释放短期流动性。由于每年春节之前,银行都将面临比较大的取现压力(企业支付奖金、居民取现过年),因此,央行往往会在春节前两周开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短期流动性,而在春节之后回收流动性。今年的春节在1月28日,明显早于往年,意味着央行很可能在1月中旬就主动“净投放”,这有利于进一步改善1月份的流动性环境。
随着对个人购汇以及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进一步加强,1月份资本外流规模可能低于预期。上周三央行发布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对自然人客户单日5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现金结售汇,以及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款项划转都须提交大额交易报告;外管局在上周六发布声明,表示继续维持个人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但是将加强对个人购付汇业务真实性的合规性检查。这些监管措施的加强,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个人购汇的动机,从而使得1月居民个人购汇规模低于预期。
对于股市监管政策,“稳”才是主基调。站在监管层角度看,2017年“稳是主基调”,通过加大直接融资规模来配合“脱虚向实”和“实业去杠杆”。要实现这些目标,股市波动要在合理范围之内。
1月市场或将形成新的“看长做短”主线,建议关注“涨价”+“改革”两条主线。由于A股市场“看长做短”特征非常明显,因此要形成一条能够在短期内带动市场的投资主线,就必须能够形成一个长期投资逻辑。我们认为,进入新年1月以后,有两条“看长做短”新主线有望引起市场共振。第一条是“涨价主线”:虽然目前市场对需求复苏的持续性存在较大争议,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价格波动往往滞后于需求,因此即使到了二季度需求复苏被证伪,价格也有可能继续上涨。“涨价主线”应该能在今年上半年持续,建议关注有色、油气和化工行业。第二条是“改革主线”:近期中央和地方的国企改革都有加速迹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由于与改革相关的投资主题往往都是长期逻辑,因此也有望成为“看长做短”的主线,建议关注混改主题、土地流转主题、生物育种等主题。
申万宏源
正在确认第三休整期的中低位区域
2016年A股市场三次“上台阶”和两个“休整期”已经完成,而第三个“休整期”将延续至2017年初。如果剔除1-2月的异常波动,2016年上证综指已经走完了三次“上台阶”和两个“休整期”,而12月以来的调整属于正在进行的第三个“休整期”,将延续至2017年初。一次“上台阶”和随后的一个“休整期”可以视作一个核心震荡区间,而每个核心震荡区间内部的运行逻辑都是清晰一致的。
第一个核心震荡区间:2800-3050点,核心逻辑其实还是“春季躁动”和“4月决断”。2016年1-2月市场大幅波动,但“春季躁动”行情其实只是被推迟,并未缺席。2月底到4月中旬,上证综指出现第一次“上台阶”行情,其背后的逻辑和传统的“春季躁动”别无二致,仍是乐观的需求复苏预期暂时无法证伪。只不过这一次触发需求复苏预期的主要因素是2016年美联储可能加息四次的悲观预期的大幅改善,以及供给侧改革加速了大宗商品反弹进程所带来的“反身性”影响。而4月中旬到5月底,上证综指走出第一个“休整期”,正是因为需求复苏预期被证伪。
第二个核心震荡区间:2950-3100点,核心逻辑是新经济景气主线的形成和证伪。2016年5月底到7月中旬,新能源汽车和电子行业的景气度持续被验证,叠加政策的重点扶持,新经济行业主线的确立,使得市场形成合力,机构投资者仓位、市场风险偏好和情绪也随之明显上升,上证综指出现了第二次“上台阶”行情;而7月中旬新能源汽车逻辑阶段性证伪,市场失去主线。尽管余温尚存,但行业轮动加速,赚钱效应开始减弱;7月中旬到9月底,构成了第二个“休整期”。
第三个核心震荡区间:3050-3300点,核心逻辑是经济复苏预期和“冬季躁动”窗口的共振和证伪。2016年四季度,全球风险资产的驱动力从流动性宽松转变为经济阶段性复苏,险资年底做净值冲动驱动了“冬季躁动”行情,推动了上证综指在9月底到11月底期间的第三次“上台阶”;而12月以来的回调,可以视为第三个“休整期”,缘于险资监管趋严,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下修。我们的量化指标体系揭示,市场特征修复已告一段落,指数回调最快阶段已经过去,而投资者对中期经济增长和宏观流动性预期已明显下修,只是短期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市场仍需要时间震荡磨底,而目前正在逐渐确认该区间的中低位区域。我们认为,第三个核心震荡区间在3050-3300点。
2016年三个核心震荡区间逐级上移,2017年震荡区间中枢是否能继续上移,需要考虑非市场力量的参与程度、经济增长预期的修复情况,以及通胀的预期变化及与之匹配的宏观流动性边际变化方向。2016年推动指数“上台阶”的乐观预期都被最终证伪,但乐观预期发酵带来的指数上行幅度较大,证伪带来的回调幅度却较小,我们认为可能的驱动力有三个:一是非市场力量和交易型资金的深度参与;二是企业业绩增长逐季改善;三是宏观面和股市流动性持续充裕,无风险利率总体维持低位。(1)如果2017年的市场实践告诉我们业绩和无风险利率对于市场震荡中枢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非市场力量的深度参与才是决定性因素的话,那么市场风险偏好将有望继续提升,下一个震荡区间中枢仍将上移。(2)股市流动性和经济增长预期有望构成主要的上行催化因素,年初银行信贷“开门红”情况也值得密切关注。(3)银行间流动性压力已阶段性缓解,但后续央行的宏观流动性管理行为仍是关注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的主要制约因素来自于“胀”的预期,而“胀”的核心又是油价。如果油价长期处于60美元以上,“胀”的预期就会大幅上行,届时市场可能呈现逐级下台阶走势。
配置方面,短期仍维持对国企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和PPP等主题方向,以及基本面正在改善的国防军工和石油石化的推荐。中期则建议布局潜在预期变化的品种,如强周期的有色和化工存在左侧布局价值;银行股存在错成分,有望迎来修复行情,非银金融同样值得关注;国防军工是持续看好的行业;白马成长股的配置价值逐渐显现。主题方面,后续土地改革和房地产相关主题仍值得密切关注。
海通证券
静候春季行情
回顾2005年至今的年初市场表现,我们将春节前后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超过10%以上的称为春季行情。统计后可以发现,2005、2008、2010、2014、2015年这几年没有明显的春季行情,而有春季行情的年份可以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是春季行情较早启动,如2006年、2013年;第二类是春季行情在春节前后启动,如2007、2009、2011、2012、2016年。我们认为,有没有春季行情取决于政策,在年初经济和盈利数据真空期,政策变化成为影响市场的最主要因素。
短期市场继续震荡,为春季行情做准备。短期市场仍处于震荡休整期,性质上类似2015年1-3月、2016年4-6月,即时间方面调整1-2个月,空间调整从高点到低点10%左右。本轮上证综指最低跌至3068点,相比前期高点3301点下跌7.1%,历时1个月。目前判断调整仍需要时间,且引发市场震荡的两个因素还未完全消退:第一,保险投资监管从严措施仍在不断落地;第二,资金面偏紧格局在春节前将持续。此外,投资者仍有两大担忧未消:一是年初流动性;二是特朗普宣誓就任后的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春季行情仍可期待。未来2-3个月基本面数据较少,通胀矛盾不突出,流动性不会系统性收紧,改革等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将推高市场风险偏好,配置型资金年初有望逐步入场。因此,在负面因素逐渐消化后,春节前后的春季行情仍可期待。
天风证券
流动性改善 反弹可期
我们认为,央行已经提前布局了应对之策,即货币政策稳中偏“紧”,表现在数字上就是广谱利率上行,特别是国债利率上行。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超过3.3%,过去两周持续回落,目前略微超过3.0%,比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高出50-60BP。高出的这部分相当于美国加息两次,而市场比较多的也是预期美国今年将加息两次。因此,目前中国国债收益率相对于美国国债收益率,哪怕把加息预期考虑进去,也是有相对吸引力的。
如果我们把过去两三个月的货币政策微调理解为央行的应对之策,那么我们应该能够推断出这个策略在1月份的演化情况:一方面,1月份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不会再次持续下行,而是保持稳定甚至略微升值;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广谱利率也随之稳定,避免资产出现大的负面震荡。实际上,过去两周国债价格连续反弹,说明货币政策在边际上是改善的。
对于A股市场,从大类资产表现来看,货币政策之前在边际上趋“紧”可算是市场运行的核心矛盾所在。目前货币政策在边际上已经开始出现阶段性的缓解。综合来看,1月份A股市场应该能够走出一轮反弹行情。配置方面,大小盘股的配置可以保持均衡,行业方面,建议关注计算机、传媒、国防军工和建筑装饰等板块。
国信证券
仍有望震荡向上
2017年年初宏观经济仍有望延续企稳态势。2016年12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较11月回落0.6个百分点至53.3,表明制造业生产延续扩张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而高频数据中,发电耗煤量和高炉开工率均较11月有所回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1.3个百分点至69.6,中观行业价格中,尽管煤炭价格回落,但螺纹钢、铜、锌等工业品12月均价都高于11月。
短期仍需警惕汇率波动预期提升对市场的潜在负面影响。近期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12月人民币波动预期较此前一段时间有所提升。由于“8・11”汇改之后,A股市场与人民币汇率波动预期的相关性明显增强,若未来波动预期继续攀升或仍处高位,则对A股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大。因此,短期需关注波动预期提升对市场的潜在负面影响。
此外,短期资金面紧张仍未完全消解。一方面,银行间回购利率仍处较高水平,央行近期进一步传达“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另一方面,股市恰逢解禁减持高峰,对市场情绪和资金面有一定负面影响。
整体而言,开年宏观面仍将延续企稳态势,复苏证伪时点尚未来临,政策面相对活跃,市场仍有望震荡向上,可关注农业供给侧改革主题下的种业、农机装备、土地流转、节水PPP等相关板块。当然,短期也需关注人民币波动预期提升和资金面紧张对市场潜在的负面影响。
国泰君安
布局春季“躁动”
把握当下
新一轮换汇对于股市的冲击可能并不显著。在“管量放价”的政策引导下,汇率贬值对流动性和股市的冲击并不明显。目前“管量放价”的政策导向未变,且近期央行加强监管,同时,套利热钱、企业部门不存在年初窗口一说。因此,仅居民部门的换汇行为对A股市场的实际影响并不显著。
“躁动”不在春季,就在当下。多数投资者预期2017年春节后市场会有春季“躁动”,而对当前的流动性和汇率表示过度悲观。2016年初的汇率冲击和4月份的信用违约担忧表明,当市场过度放大某一变量冲击后,最后往往都是虚惊一场。我们判断在之前市场对流动性和汇率过度悲观后,布局时机就在眼前,市场机会源自被过度放大的风险因素释放:一是流动性,市场担心债市二次探底,但我们预计最恐慌、最紧张时刻已经过去;二是年初换汇,市场担心人民币汇率再次受到冲击,但在“管量放价”下实际资本流出冲击预计有限。因此,从博弈角度看,如果布局春季“躁动”,最好的时点就在当下。
价值股最容易成为市场共振点,周期品顺序调整,油气产业链与中游化工品最优。市场风险偏好正在逐步修复过程中,安全和性价比将是考虑的第一要素。从这一角度看,价值蓝筹将是形成市场共振的最确定板块,如大金融、消费品、建筑,尤其是调整幅度较大,且2017年估值合理板块;周期品顺序调整,从大宗商品角度看,本轮国内供需主导的黑色产业链顶部基本确认,春节后可能会在供需错配下反弹。对于周期品,从涨价弹性看,我们认为配置的最优排序是:油气产业链(油服、炼化、涤纶)>中游化工品(素、磷肥、农)>工业品大宗(铜、铝、锌、锡等)>黑色链(煤炭、钢铁)。
主题关注农业供给侧改革、国企混改。成长股维持此前判断,布局仍需等待,而风险偏好企稳后,题材股有望表现更佳,如股权转让、次新股等。主题层面,进入1月份,基于市场对农业1号文的预期,我们继续看好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相关的食品安全、土地流转(推荐鸿达兴业)等板块。此外,继中国联通后,云南白――新一标杆性混改案例继续为混改主题续航,继续推荐国企混改主题,如央企第一批混改实施、第二批混改试点酝酿方向受益企业(中国船舶),地方国企改革如北京、山东等(推荐王府井)。
兴业证券
反弹是调仓良机
最近一个月指数从3300点向3100点回调,主要触发因素是金融去杠杆下货币环境的边际转紧。货币转紧主要通过三种路径影响股市:1.金融去杠杆降低了货币乘数,抑制了金融市场的资金来源;2.利率上行从分母端抑制了市场估值,提高了机会成本,降低了权益资产的配置性价比;3.冲击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进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开年后,风险因素若被集中证伪或未对市场形成实质冲击,则短期有可能出现反弹,但级别有限,反而是调整仓位结构的好时机。如果开年之后,机构调仓等风险因素被证伪或未对市场形成实质冲击,则市场或将迎来反弹。但我们认为,在流动性环境边际拐点(至少是二阶拐点)出现前,市场下跌趋势仍未结束,即使短期“该跌不跌”后出现修复性反弹,级别也有限。因此,与其“下重注”博反弹,不如趁机调整仓位,优化筹码结构。
至少在一季度,金融去杠杆、通胀预期及外部变量三重压力仍将制约流动性环境。1.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表述偏乐观,同时对金融风险的担忧上升,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则全方位收紧,表明短期内货币政策重心阶段性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2.通胀预期强化。近期市场对2017年通胀担忧提升,无论最终CPI是否会持续走高,一季度通胀预期必然高企,从而对年初货币环境形成约束;3.市场多数预期美联储利率将继续上行。总体来看,货币环境转紧仍是影响市场的关键变量,指数还有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