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园园 刘 垠
今年两会,环境污染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其中除了空气和水污染外,土壤污染也受到了不少关注。
“与空气和水的污染相比,土壤污染看不见、摸不着,但也和健康以及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健民委员向记者解释说,土壤污染会通过食物链抵达人们的餐桌。
环保部2014年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周健民解释说,16.1%是点位超标率,也就是说土壤采样点中16.1%是超标的,指的并不是土壤污染面积的比例。
“其实土壤污染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国土资源部物化探研究所应用地球化学室主任王学求代表说,因为华北、东北等粮食主产区的土壤整体是安全的,土壤污染主要集中在非粮食主产区如西南地区、珠三角地区等。
此外,王学求解释,根据环保部的报告,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只占不到3%,而对于轻微和轻度污染土壤,可以通过农作物品种选择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污染的危害加以规避。“一定要保证目前还干净的土壤不被污染,因为一旦污染就要付出巨大代价。”周健民表示。
“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很难将其‘请’出来。”王学求也持同样观点,他解释说,重金属一旦污染土壤,其含量可能几千年都难以降低。
周健民指出,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壤,一定要依据土壤的污染性质和污染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要“开展土壤污染详查”,摸清土壤污染的“家底”,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
有报道显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已经启动。王学求介绍,此次详查要做到1平方公里采集16个样品,比以往1平方公里采集一个样品的调查更精确。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上已经摸索出比较成熟的经验。王学求认为,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它们对土地的规划利用。
“按照我们国家二级土壤(轻度污染)的标准,欧洲整体土壤污染率达到26%,而我们国家这一比例是13%到14%。” 王学求告诉记者,但欧洲国家多采取严格和成熟的土地规划利用措施,合理规避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
王学求建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土壤污染基础数据应该共享,以实现对土地规划利用的统筹协调。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委员也注意到这个问题。“目前我们国家土地管理职能分散,没有形成协调联动的职责体系,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措施和工作机制,土地保护工作力度还有待提升。”王海波说。
“目前国内关于土壤污染的相关指标也比较混乱。”王学求认为,土壤污染各项指标是进行土地污染治理的基础,而且可以为土地污染立法提供科学依据,应该想办法建立成熟完善的指标体系。
(科技日报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