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寿险公司陆续披露了2月份万能险结算利率情况。《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万能险保费较高的10家险企的结算利率发现,虽然行业整体结算利率处于下行通道,但一些险企的结算利率仍处于高位,个别万能险结算利率甚至连续15个月达8%。
从万能险销售政策来看,一些险企3月份重点销售的万能险保障期限进一步拉长、收益进一步降低。《证券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某银行《2017年3月各家保险公司重点销售产品》显示,在该行重点销售的10家险企的万能险产品中,保障期限最低为5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仅为4.2%。
收益、规模双降
今年以来,万能险结算利率与保费规模均呈下降趋势。
随着保监会持续加强对于万能险和险资举牌等经营行为的监管和处罚,万能险保费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逐月收缩,2017年1月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万能险为主)仅为972亿元,同比减少52.4%。券商机构预计万能险保费下滑趋势将长期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资产驱动负债型”保险公司万能险保费大幅下降,但原保险保费收入激增,保费结构开始优化且负债成本下降。
1月份,安邦人寿、和谐健康、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国华人寿、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万能险为主)分别同比减少96.6%、96.2%、27.3%、80.0%、69.8%、99.8%、22.2%。万能险不再是这些险企贡献保费的主要产品类型。
万能险保费减少的同时,这些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安邦人寿、和谐健康、华夏人寿、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增长1455%、120%、592%、131%、1839%。因此规模保费并未出现大幅下滑。
对此,以上某险企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公司响应保监会“保险业姓保”的号召,杜绝资产负债错配现象,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在“规模稳步增,价值三倍增”的战略方针下,发展内含价值较高的中长期期交业务,业务结构优化升级。
从结算利率来看,虽然个别险企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保持高位,但行业万能险整体结算利率处于下行通道,负债期限不断拉长。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近期称,今年年初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比2016年上半年大致下降了1个百分点,三年期以上产品占保费比例升至81%。
从一些险企3月份销售策略来看,万能险预期收益进步一降低,险企对万能险的规模也采取限量销售。上述《2017年3月各家保险公司重点销售的产品》显示,该行重点销售的10家险企的万能险产品中,保障期限最低为5年,最高为15年。交费方式方面,交3年保6年、交3年保5年等产品成为险企银保渠道热推产品。从收益来看,预计年化收益最高的仅为4.2%,最低为3.6%。从销售规模来看,有1款交3年保15年的产品销售额度标明“根据合作情况自行安排”,其他产品均有销售额度限制,额度满了之后立即停售。
万能险变化牵动市场格局
根据黄洪提到数据,2016年万能险业务占市场份额31.4%,与普通寿险、分红险形成了三足鼎立、均衡发展的局面。由于大型上市险企万能险保费占比较保费激进的中小险企低,行业万能险的发展无疑会牵动着整个市场格局的变化。
实际上,数据也显示,随着前期“资产驱动负债型”保险公司万能险保费下降,大型上市寿险公司的规模保费市场占比明显提升,2017年1月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9%、12.6%、5.2%,较2016年分别提升3.9个、2.2个、0.8个百分点。仅新华人寿由于主动撤销趸交业务,总保费出现下滑。券商机构预计2018年开始新华人寿的保费和价值将进入更高层次的上升通道。
行业万能险下滑的态势使得上市险企发展优势更加明显。海通证券预计,2017年1-2月上市寿险公司个险新单继续快速增长,远超市场预期,其中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的个险新单增速预计超过50%,预计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和新华人寿的全年新业务价值分别增长10%、20%、25%和10%。
从支撑万能险高收益的险资投资情况来看,今年1月份保监会继续加强对险资投资的监管,密集出台监管文件,对保险资金投资作出限制,并对一些险企此前的一系列市场行为作出严厉处罚。比如,监管要求不涉及上市公司收购的,股票投资比例与公司偿付能力挂钩;而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无法再使用杠杆资金,必须使用自有资金。
广发证券研报表示,上述监管条例针对性较强,对于过去保险公司大肆举牌行为将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是利用保险平台汇聚资金进行杠杆收购行为。从这一点上看,过去一些中小保险依靠大量高成本理财产品(万能险等)汇聚资金池的激进业务模式将面临较大监管压力。
浙商证券研报也指出,在监管趋严背景下,过去依靠销售万能险迅速扩大规模的险企,未来万能险年保费将巨幅下降,精力将转移到开展普通保障寿险业务上。